心有大我·光影傳承 網絡電影《少年黃大年》在南寧隆重開機
網絡電影《少年黃大年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廣播電視局指導,廣西壹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、南寧廣播電視臺、廣西廣播電視臺(廣西交通臺)、廣西藝術學院、廣西職業(yè)技術學院聯合出品,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3年度“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”項目、“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”傾斜項目,同時也是2024年廣西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重點選題項目。影片以“時代楷模”“人民科學家”“天問之子”黃大年的青春事跡為原型,通過藝術化手法再現他少年時期在廣西地質隊的成長經歷,深入詮釋了黃大年“心有大我、至誠報國”的科學家精神,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為青少年樹立精神標桿。
開機儀式以“心有大我·光影傳承”為主題,寓意電影不僅是一部光影作品,更是一場深刻的精神傳遞和時代對話。廣西廣播電視局網絡處四級調研員韋澤華指出,《少年黃大年》是廣西文藝工作者對時代楷模最真摯的致敬,是網絡視聽內容創(chuàng)作“守正創(chuàng)新”的一次重要實踐。希望影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(chuàng)作導向,把黃大年同志“心有大我、至誠報國”的精神寫深寫透,講好新時代廣西故事、中國故事。
廣西廣播電視局網絡處四級調研員韋澤華致辭
隨后,黃大年同志的親弟黃大文老師動情發(fā)言。他表示,這部影片不僅讓觀眾看到了黃大年同志少年時期的執(zhí)著與純真,也更好地展現了一個普通青年如何一步步走向堅定信仰、走向科學巔峰的艱難旅程。
黃大文老師發(fā)言
南寧市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張婷在發(fā)言中也提出這部作品的獨特價值,在于它回應了時代對青少年精神世界的關注與塑造,希望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。影片總導演、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副院長陳雷教授表示,《少年黃大年》不再以傳統(tǒng)傳記的方式展現科學家的功績,而是將鏡頭聚焦于“少年黃大年”在地質隊工作中的坎坷成長。他表示:“這部影片的真正核心,是一種精神的傳承——一種在現實困境中不放棄理想、不背離信仰、不辜負時代的青年精神。”
在現場揭幕環(huán)節(jié),廣西廣播電視局網絡處韋澤華、黃大文老師、黃大年生前好友司志剛老師、廣西高禮實業(yè)集團董事長歐陽高禮、廣西雋逸文旅發(fā)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巫琦、南寧市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張婷、廣西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副主任黃莉華、總導演陳雷等八位嘉賓共同登臺,啟動攝影機,宣告影片正式進入拍攝階段。
開機揭幕環(huán)節(jié)
隨后,執(zhí)行導演李楊副教授、編劇黃慧嫻、主演王迪、唐瑗璟、方圓、陳蕭儒等主創(chuàng)人員上臺亮相,接受媒體采訪并分享角色構建心得。
主創(chuàng)接受采訪
據悉,影片以黃大年進入地質隊為起點,通過在礦區(qū)生活的多個波瀾起伏的情節(jié),展現一個熱血青年從意氣風發(fā)到挫折打擊,從自我懷疑到精神重建的全過程。在人生最低谷時,他因李四光的事跡重燃斗志,最終考上長春地質學院,實現了理想與人格的升華。影片用鏡頭訴說理想、以光影凝結信仰,是獻給正在成長路上探索的新時代青年的一封“精神家書”。
創(chuàng)作班底合影
影片計劃于2025年底上線主要網絡視頻平臺,面向全國觀眾播放,并將同步開展多場高校思政觀影活動、“科學家精神進校園”宣傳周等配套活動,擴大電影的社會傳播力與價值引導力。作為新時代文藝創(chuàng)作中弘揚主旋律、傳播正能量的代表作之一,《少年黃大年》不僅是一部謳歌榜樣人物的影視作品,更是一堂生動的理想信念教育課。它將用光影語言詮釋“忠誠、擔當、奉獻”的精神力量,讓觀眾,尤其是青少年在觀影中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。